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嫡嫁千金 第163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婚

《嫡嫁千金》第163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婚

姜元柏從書房裡出來的時候,手心裡滿是溼漉漉的汗水。他方纔說的話,是姜梨那一日告訴的,他一開始本來報以懷疑的態度,最終也被姜梨說服了。

與其讓王再拉攏一個沈玉容過去,不如讓王和本來就是他的人的李家結親。等李家和王結親後,幾乎就是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,右相是王的人了。

當初李家投靠王的時候,是的。現在雖然朝中上下心照不宣,明面上卻沒有表現出來。倘若洪孝帝同意,就等於是讓右相徹底和王綁在一塊兒。這看起來對王來說是好事,親上加親。可一旦昭告天下,如果有一天,王舉事,王落敗,李家不需要理由,也要陪著王一起下地獄。

有福同,有難當然也要同當。

對於洪孝帝來說,應當也是一個省事的決定。

姜元柏這般想著,腳步沒停,快步走了出去。話他已經說過了,至於洪孝帝如何抉擇,卻是他不能左右的了得。

書房裡,洪孝帝正看著面前的摺子深思。

蘇公公隨侍左右,洪孝帝突然問:“右相李家的大公子李顯,如今年方幾何?”

蘇公公忙道:“迴避下,蘇大公子年方二十三歲。”

“二十三”洪孝帝沉道,“沈玉容比他還要年長一歲,既然如此,倒是比沈玉容更相配些。”他道:“朕要擬旨。”

蘇公公忙去磨墨,只聽得年輕的帝王又道:“賜婚。”

姜元柏離開宮,回到姜府裡的第一件事,就是找到正在芳菲苑看書的姜梨,將進了自己的書房。

“你如何知道進來宮裡打算爲永寧公主的婚事持?”姜元柏問。

Advertisement

姜梨之前說的時候,他並未放在心上,而今證實姜梨所言非虛,這就令姜元柏不得不重視起來。

“父親可還記得,”姜梨道:“之前季老將軍的生辰宴,我曾去過國公府。”姜梨面不改的將一切推到國公府頭上,總歸姜元柏也不會去國公府查證,道:“壽辰宴上,我曾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聽到這些。其實那一日我對父親所說的話,說李顯纔是最佳人選,也不是我說的,那國公府的那些人說的。只是我認爲這些話極有道理,而且父親日在宮裡走,也許會被詢問此事,若是能幫上忙,就很好了。”

“國公府的人說的?”姜元柏不信,“國公府的人管這些做什麼?”姬蘅和王沒有仇怨,和姜家也不親厚,事實上,整個朝中,除了洪孝帝信賴他以外,其餘人,都不得姬蘅的眼睛。國公府的人這麼說,看上去是站在了王的對立面。雖然這很自然——姬蘅如果支持的是洪孝帝,自然要和王勢同水火。但姜元柏又認爲,姬蘅平日裡做的這些事,看起來太過曖昧,不值得信任。

“父親,你問我這些,我就實在答不上來了。”姜梨老老實實道,“只是一頓飯的功夫,我實在不知道更多的。倘若父親要想知道更多,國公府的人這麼說,不如親自登門國公府,問個明白。”

姜元柏一噎,他如何能登門國公府?傳到別人耳中又會怎麼想,別人還以爲他們姜家和國公府私下有什麼往來,帝王本就猜忌,這豈不是火上澆油。

“不過父親,”姜梨探究的看向他,“您的意思是,莫非宮裡真的在準備永寧公主的親事了?”

姜元柏看了一眼姜梨,姜梨好奇的看著,想著這件事遲早都會被人知道,姜元柏便嘆了口氣,點頭道:“今日皇上還在問我合適的人選是誰,我告訴皇上,認爲李大公子和永寧公主十分般配。至於皇上會如何決斷,我不知道。”

Advertisement

姜梨道:“皇上一定會爲李大公子和永寧公主賜婚的。”

“你如何知道?”姜元柏懷疑的看著

“朝中難道還能找出第二個比李大公子更合適的人麼?”姜梨說的理所當然。

姜元柏無語了一瞬,才道:“劉太妃希中書舍郎做永寧公主的駙馬。”

姜梨心中冷笑,面上卻如常,道:“沈大人家底太薄了些吧。況且皇上這般看好沈大人,怎麼會捨得把沈大人拱手讓人?想來父親提出李大公子的瞬間,皇上便決定換個人賜婚了。”

姜元柏嘆道:“我也是這般認爲。”

“父親爲何悶悶不樂?”

王那頭,遲早會知道此事有我在其中推波助瀾。倘若他們一開始看好的就是沈玉容,由我將此事攪,只怕會怨恨我。”

姜梨淡道:“便是沒有這件事,王與咱們姜家,也不是友人的關係。既然如此,管那些作甚,不如好好看清楚誰是主子,專心跟著一人,”意有所指,“牆頭草,最後只會兩邊不討好。”

姜元柏自來圓,姜梨的話這是在警告他,不要有僥倖心,既然決定了支持洪孝帝,便不要想著能與王和平相。姜元柏自然聽出了姜梨的言外之意,被自己的兒教訓,他也有些惱火。但看姜梨溫和的神,彷彿真是一心想爲他這個父親,爲整個姜家的命運著想,便又將到的斥責嚥了下去。

罷了,如今他也只有這麼一個在邊的兒了。

走出姜元柏的書房,姜梨的神淡了下來。

永寧公主的作,比姜梨想象的還要快。看來對這個未出世的“生命”,是十分期盼。因此纔會迫不及待的想要促與沈玉容的親事。

Advertisement

只是這個算盤,註定要落空了。

姜梨往前走著,心裡又想起葉府薛懷遠的事來。葉明煜令人傳來消息,薛懷遠還沒有醒,不過司徒九月說過,不是什麼壞事。姜梨很希,至在薛懷遠醒來之前,的計劃能夠一切順利。

等薛懷遠真正醒來的時候,就能面對的是薛家的罪魁禍首,在逍遙法外了一年以後,終於開始付出真正的代價來。

春日裡,萬生長,草木新鮮,燕京城裡也發生了許多新鮮事。

只是這一日早上的新鮮事,來得太過突然,令許多人都沒有準備。

洪孝帝在上早朝的時候,臨近退朝之時,突然下了一道諭旨,賜婚右相府上大公子和王的妹妹永寧公主,下月完婚。

這道賜婚來的突如其來,當時金鑾殿上,李大公子一瞬間臉就變了。便是後來右相提醒前去接旨,李大公子接旨的時候,都差點絆了一跤。

王的臉也很不好看,這事似乎沒有人通知他。想來也是了,自己親妹妹的終生大事,突然就被決定了,在此之前王什麼都不知道。只是當著文武百的面,王也不能說什麼。更何況洪孝帝也本沒有給說什麼的機會,下了這道賜婚,見李大公子接了旨,便笑瞇瞇的退朝了。

年輕的帝王罕見的心這般好。

徒留與之相關的人面沉,與此同時,站在人羣中,自來備洪孝帝喜的沈玉容,此刻也是有些目沉沉。他自來溫文爾雅,無論何時,面上都掛著淡淡的微笑,但今日,這微笑好像維繫的很艱難。他也沒有在退朝後與好的同僚寒暄,頓了頓,就大踏步離開,彷彿不能在這裡多留一刻似的。

劉太妃得知了消息之後,第一時間就去了慈寧宮找太后理論。

“姐姐,”看著捻著佛珠的太后,道:“分明我與您說的,是永寧和沈大人的親事,怎生皇上最後賜婚的卻是李大公子?這我如何與永寧代?姐姐,您莫不是故意的吧?”

太后平靜的看向,聲音彷彿一潭死水,激不起半點波瀾道:“哀家沒有騙你,哀家與皇上說的,就是沈大人。但皇上不是小孩子,他有自己的決斷,哀家也不知皇上的意思。你既然不相信,便去找皇上理論,或許皇上會改變主意也說不定。”

劉太妃又急又氣,如何能去找洪孝帝,洪孝帝心中早就恨了他們母子,會聽的話纔怪了。

“其實換是李大公子,未必不是好事。”太后慢慢道,“右相李家,比沈家的家世厚太多。你最爲在意的這一點,對李家來說,什麼都不算。”

劉太妃心中一,這倒是事實。雖然說皇帝胡賜婚讓很生氣,但劉太妃本來也不喜歡沈玉容,一來從前是平民,二來永寧嫁過去是續絃,不樂意。而李顯不同,右相再不濟,也是丞相,李顯也是才貌雙全,不比沈玉容差。

“可這事永寧並不知道,”劉太妃想著永寧公主的脾,仍舊覺得不妥,“我如何與代?”

太后依舊是那副平靜的模樣,“姻緣一事,父母之命妁之言,是自古以來的道理。即便永寧爲公主,也不代表可以任意挑選駙馬。比起遠嫁和親的那些公主,已經很幸運了。再者,此事錯不在你,也不在哀家,這是皇上的旨意。永寧要是不嫁,就是抗旨不尊。”

劉太妃心裡也煩悶,王要是真的一舉事,誰還在乎洪孝帝的旨意,可惜偏偏永寧著急的很,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賜婚,現在洪孝帝的話,大家還是要聽一聽的。

“李大公子看上去很不錯,永寧也只是眼下執拗幾日,等真的嫁過去了,自然就明白你是爲好。不必在此費心許多,”太后道:“再多也是徒勞。哀家言盡於此,你若還是不滿,就帶著永寧,去找陛下哭訴吧。”說完這句話,太后便閉上眼睛,一副不再願與劉太妃多說的樣子了。

劉太妃心中恨恨,卻也明白太后說的並不是假話。站在太后面前,思來想去,覺得也對,比起沈玉容來,本來也就更青睞李顯。永寧只是一時之間的孩子氣,等鬧了幾日,自然就明白了。沒有多說,轉就往外走,打算先回自己的偏殿,倘若永寧公主要去找,這會兒就應當在自己的殿裡。

劉太妃偏殿裡,此刻下人們都跪了一地,宮們瑟瑟發抖,地上滿是狼藉。

永寧公主突然闖進這裡要見劉太妃,得知劉太妃不在的時候,便開始砸桌上的東西。看上去顯然是氣的狠了,深知這位公主殿下脾們的宮則是一句話也不敢說,只盼著劉太妃能趕回來。雖然劉太妃平日裡也驕橫跋扈,但在這個時候,也只有劉太妃能讓永寧公主停下來。

永寧公主心裡發慌。

無人知道得知賜婚繩子那一刻的。本來以爲十拿九穩的事,甚至聽說了太后去見了皇上,想來太后的話,皇上便是爲了面子,也不會反駁。誰知道洪孝帝倒好,他的確沒有反駁,卻是換了一個人來!

這怎麼行!

肚子裡還有沈玉容的孩子,怎麼能嫁給別的人?永寧公主想弄清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,本來還想同沈玉容解釋。可下了朝後,宮裡居然沒有了沈玉容的蹤跡。永寧公主找不見他,想著他是不是生氣了,心裡更慌。可更著急的是,必須趕糾正這個錯誤。

最直接的辦法是讓劉太妃出面。

正等的十分不耐的時候,外面宮來報:“太妃回來了。”

永寧公主“蹭”的站起,迎上去道:“母妃!”

“你這是在做什麼?”劉太妃皺起眉,看著滿地狼藉,不悅道:“永寧,你平日裡胡鬧也就罷了,可這不是你的公主府!”

永寧公主不爲所,眼圈紅紅道:“母妃,您還心疼這些,我都要被人賣了,你還心疼這些外之做什麼?”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