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儉魏見左右無人,跪下叩首道:“阿爺,恕儉魏先前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能明言,現下沒有旁人,正可以據實稟告。”
柳汲也不攙扶,冷冷道:“你且說來,若有欺瞞定不饒你。”
段儉魏只得自己悻悻起,道:“我雖然擊退了唐軍,但其實并沒有殺盡唐人。”
柳汲一愣隨即搖頭道:“我不信,若沒有大開殺戒,何履怎肯撤兵?”
段儉魏道:”阿爺,你應該知道四個月前我曾率軍到過州,借此機會預先勘察了地形。”
柳汲道:“我當初還道是你為大唐圣人排憂解難,沒想到是為了四個月后的大戰做的準備。”
段儉魏道:“阿爺請想,四個月前何履只道是率軍剿滅生番,并不知我軍先到了州,若我要滅唐軍,為何不在彼時乘其不備發起突襲,反而要在幾個月后在何履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時候再手?”
柳汲又是一愣,道:“或許……或許你當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,又或許彼時云南王也還沒想和大唐徹底撕破臉。”他自己也覺自己說的理由十分牽強,搖搖頭道:“誰知道你和閣邏打的什麼主意。”
江朔亦道:“四個月前,段郎你不是已經撤退,何履就應該主州城了,怎的今月還會再戰?”
段儉魏道:“四個月前,我驅退安南生番民后,確實是撤走了,但民搶了城的存糧,何履奪回州城后不久就因為缺糧而撤走了。”
柳汲道:“何履前腳走,后腳你們就又占了州。”
段儉魏道:“阿爺可冤枉我了,復占州城的是烏蠻。”
江朔道:“一直聽你們說烏蠻、白蠻,到底是何區別?難道烏蠻黑,白蠻貌白嗎?”
段儉魏道:“烏蠻白蠻其實都是爨人,爨、蠻都是唐人的稱呼,并非稱,其實各部各有本名,只是說漢話時,習慣了才說自己是蠻。”
柳汲啐道:“蠻就是蠻,不通教化,不知儀禮,難道不是蠻嗎?”
這位兵大匠心向大唐,居然不惜自貶,江朔也是不莞爾。
段儉魏不敢反駁柳汲,續道:“西爨人舊服漢化,著漢習漢字,與漢人習俗相近,被稱為白蠻。東爨人則多矇昧未開,習俗與漢人迥異,因被稱為烏蠻,可不是深淺之別。”
羅羅接口道:“六詔原本皆為烏蠻,但我們浪穹詔、邆賧詔和施浪詔三詔在洱河之北,更接近漢地,因此習俗與漢人相類,可不是蠻夷。”
江朔心道:“原來柳汲大匠是三浪詔人,方才說南詔劍又名三浪劍,原來是三浪人所鑄之劍的意思。”
柳汲道:“你東拉西扯的說什麼?便是烏蠻占了州,難道不是奉了閣邏的旨意?你作為輔政大臣就沒個擔當嗎?”
段儉魏道:“南詔大蒙國立國不過兩代,蒙舍詔以武力威各族,可不能以武治之。很多事元主也不能獨斷。”
南詔與大唐惡以來,其國刻意與漢唐文化切割,改國號“大蒙”,國君自稱為“元”,臣子自稱為“昶”,這都是蠻語之音,柳汲聽了又重重哼了一聲。
段儉魏道:“烏蠻占了州,其實也沒什麼用,漢人不服管,生番不能管,聽說何履要發兵來攻卻都了方寸,求元主發兵去救。”
柳汲道:“救什麼?退回來不就好了?”
段儉魏道:“畢竟是得來的國土,元主也不能說棄就棄……”
柳汲道:“本就是奪來的土地,為何放棄不得?”
段儉魏知道阿爺執拗,也不爭辯,自顧自道:“元主派我領兵去援州城,我心知如大戰雙方死傷必重,不若斷了何履的糧道,他不戰自退。”
江朔聽到此,想到當年安西怛羅斯之戰,也是靠江湖群豪毀了對方糧草而迫使大食人撤軍的,但吐火羅地與呼羅珊陸路相通,若非阿布被黑大食國主所殺,只怕用不了多久,大食就會卷土重來,進碎葉城。
柳汲道:“何履也算得名將,又怎會不保護輜重,任由你破壞?饒是你僥幸得手,唐軍失了糧草供給,又失了船只,又怎能安然撤回?不也是等死麼。”
段儉魏道:“我卻不是等何履到了州再破壞他的船只,而是在廣州港中燒毀了轉運司的糧船,糧船燒毀沉沒又堵塞了河道,使得唐軍兵船也不得出海了。”
嶺南與安南中間隔著崇山峻嶺,稱為“十萬大山”,軍隊輕裝通行都極其困難,輜重更是不可能通過,因此何履要想從安南方向進攻南詔就必須通過水路運糧,若毀了糧船,確實可以阻止唐軍進兵。
柳汲冷笑道:“儉兒編的好瞎話,可是你忽略了一節,南詔距離嶺南廣州府也是山遙路遠,你率軍出征不過月余時間,怎麼可能來得及打個來回呢?”
段儉魏道:“既然是毀人糧船,自然不是堂堂之陣,正正之旗。千里奔襲,不需太多人手。”
柳汲這時有些將信將疑了,道:“你一個人干的?據我所知南詔了沒多高手。”
段儉魏笑道:“便是高手,也都在元主邊拱衛,不不可能聽我調用。”
柳汲道:“那……”
段儉魏正道:“不敢欺瞞阿爺,我此番襲廣州糧船的手,是借了盟之力。”
聽了這句話,江朔口如遭重擊,許久沒聽到盟的消息,江朔幾乎忘了這個無所不在,無所不能的組織。此刻才醒悟過來,盟一直都在,怎麼可能自己消失。
段儉魏所述之事,倒頗似盟的行事風格,盟自稱鋤強扶弱,維持世間平衡,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既挑起紛爭又平息大戰的充滿矛盾的怪。
江朔仍不住問道:“誰和你一道?巨子?李珠兒?”又了一眼空空兒,空空兒還了他一個白眼,道:“看我做甚?自那日起,我和盟便再無瓜葛了。”
江朔記起那日的景,難道空空兒是自愿留在南詔的?江朔心中有些不信,但空空兒其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,說的倒也未必不是實。
段儉魏向江朔叉手道:“由于盟之事涉及元主,請恕儉魏不能告知,在廣州燒毀糧船后,只能告訴你,他們便自北上走了,并沒有來南詔。”
江朔心道,這句話只是段儉魏想自己不要再追查盟下落才如此說,卻當不得真的。又想當年皮邏閣怕段儉魏奪了自己兒子閣邏的王位,想在臨死前殺了段儉魏,閣邏或許不知,段儉魏卻一清二楚,饒是如此,他現今對主仍是忠心耿耿,實是殊為難得。
柳汲愣了半晌,終于緩緩開口道:“如此,你為何班師之際大為鼓吹,手下軍士既然沒立尺寸之功,又為何肯配合你演戲呢?”
話說出口柳汲立刻自嘲般的搖頭,主只是軍士冒功,不需冒矢石之險,軍功賞賜卻一點不,哪個會不愿意?
段儉魏道:“如此大吹大擂實非儉魏所愿,但元主有令,儉魏不得不行。這也是為了堵住朝中各族大昶的,最近元主想要與唐人議和的消息很多,元主實也十分為難,既要避免和唐軍大戰,又不能不顧國洶洶民意。”
柳汲啐道:“什麼洶洶民意,我看就是那幾條烏蠻老狗在狂吠,還勸閣邏這小子借著與吐蕃結盟的機會,自立為東帝呢。”
江朔想到大食阿布、鬧文之輩也都想著要做“東方之主”,直如狂犬吠日,實在好笑。
段儉魏道:“元主何嘗不知,但他新王甫立,立足不穩之際,唐軍連年來伐,卻也不好示弱,以防國中野心之輩借題發揮……”
柳汲似是徹底信了,沉道:“這也不是個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,就算一時阻住何履,終究不過是緩得一時,拖不了一世啊。”
段儉魏低聲音道:“不敢欺瞞阿爺,元主原是想過幾日遣我持節唐議和。”
柳汲搖頭道:“這樣也不妥,你現在是副宰之位,離開時間久了容易人懷疑,況且,你統帥白蠻大軍,為閣邏之奧援,若你不在,國中烏蠻忽然發難,豈不要糟糕?”他先前還在大罵段儉魏,此刻卻已經開始為他著想了。
段儉魏道:“阿爺所言不錯,元主也有此擔憂,故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派兒出使。”
江朔道:“看來皮邏閣、閣邏的蒙舍詔一族,也是南詔烏蠻中的異類,只是他們心向大唐卻無法像柳汲大匠這樣說出來罷了。”
段儉魏聞言向江朔一拜,道:“江主所言極是,元君所苦惱者正是此事。”
柳汲道:“要我說這也不難,儉兒你不必親自去,只需差一人京面稟圣人個中曲直即可。”
段儉魏道:“找人代稟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卻難,此人需得元君認可,又需得唐人信任,更要能服眾,否則難免回國后被人當作賣國賊,這樣的人卻去那里找?”
柳汲一瞪眼,道:“遠在天邊近在眼前,我呀!”
徐鳳雲帶著滿腦子的逍遙派武學,穿越到了大周皇朝,成為了一名太監。既然上天給我機會,那我便做一次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人物……
蘇風汐,荒古大陸青陽劍宗太上長老,壽命將近萬載的大乘老祖,青陽劍宗頂頂厲害的女劍修。 兢兢業業修行數萬載,終於熬成了青陽劍宗的最厲害的劍修,也是輩分最高的劍修,飛升引渡雷劫之時,被九十一道天雷又劈回去了。 她蘇風汐又雙雙叕叕重生了,重生回到以前,蘇風汐忍不住爆粗口,賊老天,這是玩她呢,還是玩她呢,還是玩她! 內心卻又有一絲竊喜,改變蘇家命運的時刻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