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變臣 第九十六章錯綜復雜

《變臣》第九十六章錯綜復雜

七月三十日,府休沐日。五羅山,澤昌書院前的石板大道上青衫往來不斷,中旬剛剛有百余名新生院,正利用月末的空閑或游玩或訪友或串連中。

兩匹馬,沿著大道緩緩行來。看著悉的場景,劉玉善慨道:“年青衫薄,恍如當年你我,離開書院不過一年多點,覺上就像過了許久一樣。”

江安義在馬上環顧著四周,邊走過一張張充滿激的臉,這樣的臉曾幾何時自己也擁有過,這些人的年紀大都比自己要大,但江安義覺得自己的心已經在變老了。

小四合院綠意依舊,棚架下已經碩果累累,青瓜、綠葫蘆懸在頭頂,輕輕地搖擺著。馮山長一葛袍,微笑地站在門前,迎接自己最得意的兩名弟子,此次兩人正是應他之約而來。

竹椅竹桌,茶香濃郁,茉莉花茶的滋味讓人回味,江安義深深地吸了一口香氣,立覺煩塵盡洗,神清氣爽。一旁的劉玉善喝了口茶,陶醉地笑道:“我想念山長的茉莉花茶可有一年多了,總算再逢此君,一相思。”

“下山時你們兩人帶些走”,鄧山長搖著扇,悠然道:“今年你們師母采摘了不茉莉花,制了不花茶。”

江安義從隨的包裹中取出柄折扇,笑道:“秀才人紙半張,安義寫了首詩贈與山長。”

扇上題詩作畫已時尚,文人墨客如何沒把寫上自己得意之作的扇子定然會被人恥笑。相聚之時,刷地打開扇子,故作姿態地搖上幾下,裝作無意地提起,“近來偶有小作,請諸公賞析”,然后一群人湊到扇邊,吹吹捧捧一番,名士風流自現。

鄧浩南打開扇子,上面是一首七言絕詩,輕聲讀道:“靈種移來自越裳,何人提挈上蠻航。他年我若修花史,列作人間第一香。安義,你過譽了,老夫當不起。”

Advertisement

平心而論,詩作并不出,但是鄧浩南以茉莉花自許,認為此花馨香過人,質樸高潔,江安義在詩中贊其人間第一香,是對山長志向的嘉許肯定。要知道,江安義是三元及第第一人,又有詞仙之名,他的詩作在士林中影響很大。

“山長何須自謙,你十余年育人無數,我和安義都過你的指點,至在我和安義的心中您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。”劉玉善激地道。

鄧浩南將扇子合起,放在桌上,道:“此次書院有四人及第,安義更是前所未有的三元及第,這是我書院的榮。今年要求學的人比往年多數二百多人來,可惜書院所納有限,不能盡收天下英才。”

院外,蹦蹦跳跳跑進來個小男孩,隔老遠就開了。“爺爺,爺爺。”

看到院中有客人,男孩站住腳,有模有樣地拱手行禮。鄧浩南舉手相招,笑著向兩人介紹道:“這是我的孫兒馮玄佐,年初跟在我邊啟蒙。玄佐,這兩位是我書院的驕傲,你要向他倆人學習。”

鄧玄佐七八歲的樣子,轉的眼珠看著兩人,問道:“莫非有爺爺常說的江狀元?”

師母氣吁吁地從外面追到,手中提著菜籃子,見到劉玉善和江安義招呼了一聲,拉著馮玄佐埋怨道:“你這孩子,你不要跑,摔到了怎麼辦?玉善、安義,中午不要走,到這里吃飯。老頭子一早就催我去買菜,說你們今天會來。”

劉玉善和江安義起答應,馮浩南對著小孫子道:“玄佐,你到聚賢堂看看,哪些先生在,請他們到家里來吃飯,就說劉玉善和江安義來了。”馮玄佐答應一聲,扭頭就往外跑,急得師母在后面大“慢點”。

安靜下來,馮浩南拂開飛近的蝴蝶,道:“你們此次幫辦清仗田畝事宜,難度不小,我讓你們前來,主要想告訴你們一些我所了解的況。”師恩難酬,劉玉善和江安義側耳傾聽,劉玉善悉,不時的言相詢。

Advertisement

江安義開始認真在聽,逐漸思緒開了小差,被一旁“嗡嗡”響的蜂吸引了注意力。馮浩南自然發現了江安義的心不在焉,心中暗嘆,安義還是年紀太小,選他辦差有些勉強了。

“玉善,安義,你們來了。”院門響起凌先生爽朗的笑聲,后面跟著蘇先生和吳先生,段齋長牽著鄧玄佐走在最后。江安義和劉玉善連忙起相迎,凌旭手捊胡須,看著江安義高興地道:“當日我就知道安義非池中之,果然凌某眼力不錯,三元及第,大鄭第一人,哈哈哈。”

這位凌先生對江安義關有加,屢次替江安義出頭,江安義看到他分外親切,笑道:“凌先生一向可好,安義可是想念得。”

凌旭對自己慧眼識人很是得意,親呢地拍著江安義的肩頭,吹噓道:“凌某別的不敢自吹,這識人之明也就山長能與我齊肩,安義是山長請來的,但卻是我親自指點的。安義,你的日課我是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批過吧。對了,你那個同室李世可是沒向人嘀咕我偏心,說要是我對他也那麼上心的話他也考中舉人了。安義,你不知道吧,你原本的住丙子院四號現在可火了,比甲字號的住還貴,誰都想睡睡狀元郎睡過的床,說不定文曲星對此床偏呢。”

凌旭很興,說個不停,眾人想要都被他的話打斷,只好微笑著看他一個人手舞足蹈地霸占著江安義,直到酒菜上桌,才算得了安寧。

小院吃吃喝喝笑語不斷,笑聲傳到不遠的邵仁福院中。邵仁福的小院同樣擺著酒菜,趙興風、管干馮才明、典揭侯瑞華四個人默然圍坐,喝著悶酒。

聽到一陣大笑聲傳來,趙興風氣憤地把酒杯一墩,罵道:“這個江安義狂妄之極,來了書院居然不先來拜見先生,忘恩負義之徒。”

Advertisement

“我怎麼不記得趙兄對江安義有恩啊,倒是趙兄不只一次地針對過他。如今此人是狀元,前程不可限量,趙兄可要小心了。”馮才明地嘲諷道。

趙興風舉杯飲盡,故做強橫地道:“我怕他,他不怕欺師的惡名就只管來對付我好了。”

邵仁福臉平靜,心中苦,江安義高中狀元,給了他猛烈地一擊。現在說什麼都晚了,與江安義的梁子已經結下,再要解開恐怕不易,今后自己最好是躲開他。

“瞧你們一個個喪魂落魄的,那江安義有什麼可怕的。”侯瑞華老神在在地夾起一條,抓在手中撕咬著。邵仁福眼神一亮,笑著替他斟了杯酒,問道:“侯兄可是聽到了什麼風聲?”

見眾人都瞪大眼睛看著自己,侯瑞華不慌不忙地丟了,端起杯子呷了一口,道:“我有個表弟在安王府做侍衛,我聽他說江安義前兩天去找王府找世子殿下了。”

趙興風泄了氣,道:“這是什麼消息,誰不知道江安義投了世子的緣法,在王府壽宴上世子專門替江安義揚名來著。”

侯瑞華鄙夷地瞟了趙興風一眼,道:“趙先生,您別急,消息在后呢。”

馮才明趕地替他夾過來另一只,討好地道:“別理他,侯先生您先吃菜,慢慢說,不急。”

“你們猜江安義到王府干什麼?”侯瑞華見功地調起眾人的味口,這才滿意地道:“江安義把他的義兄和弟弟都放在王府衛隊里當兵了。”

馮才明也泄了氣,悶悶不樂地道:“那江安義與世子之間的關系豈不是更了,我還以為是好消息呢。”

邵仁福臉上出喜,問道:“可屬實?”

得到肯定的回答后,邵仁福長出一口氣,舉杯勸飲道:“諸位,為了這個好消息,大家干一杯。”

見趙興風和馮才明有些不解,邵仁福笑著解釋道:“天子最忌臣下與藩王相,這江安義年輕狂,行錯一步,已是萬劫不復。哈哈哈,此人不足為慮,大家痛飲一杯。”

余知節和邵仁福都是久在宦海浮沉之人,他們的看法自然不會出錯。十天后,一封報送到了天子石方真的桌旁。看到江安義將自己的義兄和弟弟托附給安王世子,石方真怒不可遏,甩袖將桌案上的奏折拂到了地上,怒氣沖沖地返了宮。

清寧宮,皇后接駕,見天子滿面怒容,以為是朝堂上與大臣意見相左,關切地道:“陛下,那些大臣們也是為江山社稷著想,萬歲不必怒。臣妾記得父皇在世的時候曾說過,兼聽則明,要陛下戒急用忍,陛下切莫忘記。”

石方真與王皇后甚好,聽到皇后的勸說,苦笑道:“皇后,今次朕倒不是為了朝堂之事生氣,朕是為了江安義。此人著實可惱,枉費朕對他的一片栽培之心。”

“江安義,莫非是陛下親點三元及第的狀元郎,他不是前往仁州清仗田畝了嗎?怎麼會忤逆了陛下?”

石方真也不瞞,把江安義將義兄和弟弟投在安王府衛當兵的事說了一遍,王皇后暗自皺眉,心道:這個江狀元好不曉事,安王是陛下的心結,你將義兄和弟弟投靠安王世子,這不是自外于天子嗎?可惜堂兄對此人極為賞識。

王皇后是申國公王克明叔父之,也就是王克明的堂妹,想起年時的堂兄何等風流倜儻,就如這年般行事隨意,才會在邊關苦多年。王皇后多了一句道:“此人不過是農家出年得志不識場利害,怕是讀書讀迂了,陛下不要和他一般見識,且觀其行再做定論。”

不待天子回話,王皇后轉了話題,道:“陛下,臣妾新繡了一幅梅花,這就拿給陛下看看。”

石方真看著皇后聘裊的背景,若有所思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