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
朝臣們仰頭,見太子往前兩步,將帳本親手於皇帝。
看來姜家的案子,在拖了大半年後,終於有了新的進展。
不過,就算姜大人是迫不得已買了石料,可石料的的確確是姜大人所購,姜大人就是應該負責的啊!
眾人正這樣想,就聽太子謝歡繼續稟報——
「曹司戶與宮氏發了一筆不義之財後,並未收斂,趁夜將部分石料調換,以此充好,如此又可再發一筆,此為罪二。」
「豈料這石料最終遭來禍事,致使百姓流離失所,親人分離,浮遍野,民不聊生,此為罪三。」
「相關證人與證詞,兒臣皆已調查清楚,宮氏的兒子在醉酒後全部吐,平侯已將人抓獲,連帶宮老闆本人與曹司戶也已招供。」
一段段的話,聽得朝臣震驚,且憤慨。;
如今方知,這水災竟非天災而是始於人禍?但凡心有鴻鵠的正義之士都要憤慨一番,史們眉飛舞,爭相站出來呵斥,「請陛下制裁!」
即便不是正義的員,也要生氣,就因這人禍,讓自己還破費了呢!
這倒好,姓曹的謀取錢財惹禍,他們這些本本分分做的要花錢填補窟窿,遂也站出來,「陛下,若事實真如太子殿下所說,那麼曹宮兩家,便是千刀萬剮,株連九族也不為過!」
「千刀萬剮都是便宜了他們!」
晉元帝將口供與帳冊看完,閉了閉眼,哪怕早就有平侯稟報過了,再聽一遍也仍然生氣,順著問道:「難道一個小小的司戶有膽子做下這等事?」
金鑾殿,唯有李丞相、謝玄及個別知者心虛得不行。
李丞相低著頭,握著笏板的手心冒汗,曹司戶與宮家被太子都查了個底朝天,他在京城竟然全然不知!想想,都是渾冒冷汗,卻不知太子究竟查沒查到自己上,他強裝鎮定。;
晉元帝拋出的問題,無疑讓李丞相心死,猜到這本就是陛下與太子早就商量好的對話。
果不其然,謝歡道:「是,兒臣蟄伏民間,平侯潛揚州多月,查到曹司戶與李丞相府的信件,得知,曹司戶乃是李丞相的指使。」
「哦?」晉元帝又是只吐一個字,卻著無盡的威嚴與冷冽,眸微瞇地朝下首的李丞相投去。
帝王之怒,不顯於形,而藏於神,讓殿中朝臣皆到迫。
出乎所有人意料的,是太子一回來,就向李丞相開刀。
太子黨的所有人直腰桿,那是這二十載來前所未有的,真正的傲了起來。
李丞相心跳了一拍,被帽遮擋的頭髮都被汗浸,「冤枉啊陛下,臣怎麼會為了貪圖外之,而害了百姓啊!」
;
謝歡轉頭,冷笑一聲,「李丞相貪的又何止這一次,貪或未貪,很快就有結果了。」
「結果?什麼結果……」李丞相驚疑地擰起眉,心有不祥預。
太子不會來吧?
李丞相不太確定太子到底走什麼路子。
不多時,金鑾殿外響起尖銳的太監聲——
「平昭郡主、虎賁校尉到——」
虎賁校尉是誰,平昭郡主又是誰?
眾人還不解,只見一穿銀甲的子從殿外踏來,其後跟著搬運古董字畫的軍。
此時謝歡簡單地介紹道:「這是孤的義,謝昭。」
平昭郡主,虎賁校尉,都是。
眾卿來不及驚訝,相比於李丞相將要面對的事,冊封一個郡主校尉都算是小事了。;
李丞相看著滿地的字畫與古董,手指都在抖。
連邊上的謝玄都瞪大了眼睛,不可置信地向上方,出口道:「父皇!」
「閉。」呵斥聲出自謝歡。
謝玄氣得臉鐵青,這可不止被了一頭。
謝歡厲聲問,「李丞相,是否覺得這些眼?」
李丞相咬牙關,「臣竟不知,臣為一朝宰相,居一品,太子殿下竟可以隨便進出臣的府邸,盜取臣的家!」
真是盜匪的路子!
謝歡卻全然不因「盜」字而生氣,雙手叉了叉腰,睥睨著李丞相,「你縱是三朝宰相,也是臣子,臣子有錯,孤為何不能糾錯?」
語罷,看向義謝昭。
謝昭收到示意,執劍挑破名貴字畫,另有幾個軍沒捨得打破古董,將古董倒了倒,倒出不金條。;
而被挑破的一張張字畫裡,則是一沓沓的銀票。
瞬間,朝野沸騰,令人驚訝的不是李丞相賄,而是這一切都擺在了檯面上,李丞相便逃不掉了。
李丞相穩住抖的手,拱起手中笏板,聲嘶力竭地喊屈,「陛下,太子歸來的第一日,便如此冤枉陷害臣,這些金銀,臣是一日沒過啊,焉知不是太子殿下找人放進去的?」
「哦?」
謝歡這次也只吐了一個字,頓了頓,仿佛是在思索,眺著下方十分無奈地道——
「可孤沒錢啊。」
……
真是實話。
聽得晉元帝了額。
李丞相一時語塞,倒是也不清楚太子過得什麼苦日子,不過……李丞相靈一閃,鄭重其事道:「太子殿下是沒有錢,可您的兒有錢啊!」;
這誰人不知啊。
全朝廷都知道,裴如衍的妻子經商有道,否則也不會主攬下籌款賑災的事兒了。
謝歡聽了,不僅沒有反駁,輕笑一聲,笑中飽含欣,「的錢都捐了,如今還不曾回本呢,難不要像李丞相這樣,坐擁家財萬貫,捐款時還要跑錢莊裡取一千兩?誰惜百姓,誰不惜,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嗎?」
一千兩跑錢莊……朝臣聽了,倒吸一口涼氣,甚至有忍不住笑的,發出了極其輕微且抑的笑聲。
「我……」李丞相被懟得忘了自稱,覺頭頂都在冒氣。
對上謝歡簡直是秀才遇上兵,不是一個路子的!
話又說回來,一千兩跑錢莊的事,謝歡如何得知?
思及此,李丞相如刀的目朝裴如衍剜去,只有姓裴的了,現在不知有多結太子呢!
狗玩意。
李丞相眼中的狗玩意目不斜視,本不看他一眼,反而一本正經地附和一句——
「臣作證,的確如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