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問鼎十國 第二十九章 再次內卷

《問鼎十國》第二十九章 再次內卷

(4, 0);

  壽州軍營。

  郭榮一臉古怪地看著裝著八萬斛的淮鹽的運輸船從眼前駛淮河,準備沿著淮河中游汴水,直達國都開封。

  「朕一直以為若非即位天子,定是一位出的商人。現在卻覺得,經商一道,朕不如度。」

  若羅度聽到這話,八慨,此生無憾。

  要知道在他的世界裡,郭榮可是中國的五路財神之一。

  王溥亦嘆道:「利用博征苛政,收購淮鹽,盡收民心!羅都指揮使奇思妙想,非常人所能及。」

  郭榮道:「在其他州府也用此法可行?」

  王溥沉片刻道:「可以小試,不可推行。羅都指揮使為人廉潔,八萬斛淮鹽他以朝廷名義收購,事先稟明陛下。將利益所得,分配清楚。所獲利潤,六歸朝廷,從事購鹽的商人世家得三,廬州府衙得一。」  🆂🆃🅾5️⃣ 5️⃣.🅲🅾🅼讓您輕鬆閱讀最新小說

  「換作他人,六歸朝廷不變,其他四如何分就不確定了。只是迫害商人倒還好,就怕他們不是如都指揮使那般從百姓手中買鹽,而是強征,那便是另一番景象了。」(5,0);

  郭榮扶額苦笑,不再多言。

  儘管他多次強調軍紀,相比以前那種所過之遍地,確實好了許多,但依舊存在不欺民劫掠的事

Advertisement

  這打天下離不開這些兵,郭榮即便心有不滿,也只能適當地殺儆猴,不敢真將的他們一一懲

  淮南富庶,此番對淮南用兵,取江南財富是第一要務。

  大周需要淮南的財富增強國力,用來對付契丹這樣的強敵。

  他需要的是淮南歸心,而不是陷一個時時復叛的泥潭中去。

  八萬斛淮鹽出了淮水便由汴水抵達開封。

  王樸第一時間派戶部員接手了這批淮鹽,然後由朝廷直接調撥四份額的周元通寶,同樣由運輸船運到了廬州。

  大周的鹽貿易與其他朝代一般,皆是國家負責售賣的。

  就算羅度收購的渠道不同,最後也得給朝廷販賣。

  毫無疑問,真正獲利的大頭,就是大周。(5,0);

  周元通寶抵達廬州之後,羅度大張旗鼓地干起了分錢的事,弄得人盡皆知。

  這錢未到手,商販們還心存疑慮,擔心羅度不講誠信,兩頭通吃。

  但在分到周元通寶以後,眼中登時泛起了神

  淮南最不缺的就是鹽,最不值錢的也是鹽。

  這種送上門發財的生意,哪有不珍惜的道理。

  於是乎,商人們更加積極地向四方收購淮鹽。

  不過他們也很快發現淮鹽的收購併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。

  商人有商人的門路,平民百姓同樣有小民的智慧。

Advertisement

  當地的商人都在想你廬州商人憑什麼境賺我們州的錢?

  平民百姓也在想,既然淮鹽能賺錢,為什麼要賣得那麼低?

  然而他們缺廬州商人不備的東西……羅度的王師。

  各種商販只能在心底暗自念叨:大周王師,為何還不來收復失地?(5,0);

  **********

  揚子口。

  齊王李景達、監軍使陳覺率領兩萬前部,先一步抵達淮南。

  李景達說道:「陳監軍,不如我們先去揚州休整,待邊軍使率部到達,兩軍會師之後,再行商討如何進兵?」

  李景達雖是親王元帥,但真正的指揮權卻在陳覺手中。

  李景達子剛毅,卻又無可奈何。

  現在南唐正是生死存亡之際,李景達只能對著陳覺低聲下氣,以避免主帥與監軍不和,導致戰敗。

  陳覺卻道:「齊王言之有理,我軍確實需要休整,可沒必要跑去揚州。離我們最近之敵是滁州的趙匡胤,他手中只有萬餘兵馬,難不還敢過六合,來這揚子口與我們決戰?」

  「我軍現在士氣低迷,若再做出怯敵之舉,如何克敵制勝?我看不如在瓜步山休整,等邊軍使會師,齊王以為如何?」

  他雖在徵求意見,但那語氣可不是跟李景達商議的樣子。(5,0);

Advertisement

  李景達憋著火,道:「便依監軍之言。」

  為防萬一,他安排了大量斥候探查周邊況。

  南唐軍一行兩萬人棄船來到了瓜步山。

  瓜步山是長江以北的一軍事要地。

  南北朝時期,北魏拓跋燾反攻劉宋率兵至此,鑿山為盤道,設氈殿,隔江威脅當時的建康。

  雖然時隔多年,但瓜步山依舊殘存昔年的痕跡,是一安營休整的寶地。

  只是安了營,方是寶地,營寨未立,便如篩子一般。

  六合。

  趙匡胤高居馬上,帶著幾分焦急地等著探馬的消息。

  李璟任命李景達、陳覺即將渡江支援淮南,趙匡胤便興得難以眠。

  以他手中的兵力,強行攻城並不現實,故而力求與敵野戰的機會,一直安排斥候探馬調查李景達、陳覺的向。

  得知兩人今日渡江,趙匡胤毫不猶豫地領著八千兵士出了滁州,直接抵達六合,尋找戰機。(5,0);

  「報,唐軍在瓜步山安營紮寨。」

  趙匡胤沉片刻,豪氣干雲地大笑:「他們不敢進兵,想必對我們心存懼意,既然如此,便主出擊,要他們看見趙字旌旗就瑟瑟發抖!」

  趙匡胤武藝超絕向來敢戰勇戰,不管對方多人都積極求戰,從不退後半步。

  最可怕的是不管遇到什麼局面,多大的劣勢,他都能在與敵人的對決中察對方的弱點,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。

  這一次自然亦不例外。

  趙匡胤趁著李景達、陳覺立足未穩,猶在安營的時候,主出擊。

  李景達、陳覺儘管在趙匡胤進兵途中,前哨探知了對方的向,沒有給打個措手不及。

  但還是因為倉促應戰,臨陣指揮方面給趙匡胤完全碾,喪師近五千餘數。

  方剛過長江不足一日,便攆回了江東。

  趙匡胤凱旋迴到了滁州。

  大步走進滁州府衙,人未,聲音先至。(5,0);

  「義,你是沒看到李景達、陳覺那落荒而逃的模樣,只恨兄長手上沒有水軍。要是能生擒兩人,那便是真正的大功了。」

  走進了殿,趙匡胤見趙義並未與自己一道開心,而是勉強地出了一個笑臉,心底不由發怵。

  「怎麼了?得到什麼消息?」

  趙義低嘆了口氣道:「羅度策反了和州防使吳翰,拿下了和州。」

  【如果您喜歡本小說,希小手分到臉書Facebook,作者激不盡。】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