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4, 0);
「不可能吧?這是不是有點兒門不當戶不對啊?」
「沈大人雖然是個好,但這門第跟王府比還是差了一截吧?」
若不是這人喊了一嗓子,大家還真沒敢往這方面想。
剛才喊了這一嗓子的年輕男子,還沒來得及走就被人團團圍住了。
「小伙子,你說這話可有什麼依據?」
「你家有人在王府做事麼?」
「難不你知道什麼部消息?」
年輕男子道:「我,我就是隨便說說……」
「這話怎麼能隨便說呢!」
「就是,這可不是鬧著玩的。」
見自己實在無法,年輕男子只得道:「我真的是瞎猜的,因為之前聽人說過,王世子定親應該是三十二抬禮,大婚是六十四抬禮。
「剛才我數了一下,今天被抬進沈府的一共二十四抬禮,僅比定親低了一等。
「再加上大家也看到了,今日可是蘭陪著世子爺一起登門。
「若不是王府想跟沈府結親的話,我真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事兒值得這樣的排場了。」
外面大家還在議論紛紛的時候,厲子安和蘭已經被請到了正廳。
「聽說沈老夫人有病在,太妃娘娘還特意叮囑我,一定要替探一下。」
沈仲磊忙人去請沈三夫人,讓陪著蘭去看沈老太太。
反正如今沈老太太說話都說不清楚,外人本聽不懂說什麼,沈仲磊倒也不怕胡說八道什麼。
沈三夫人過來之後,心裡還不免有些張。
這可是太妃娘娘邊的,以前從未接待過這樣份的人,生怕自己有什麼失禮之。
好在蘭沒有任何架子,態度也十分和善,幾句話就讓沈三夫人的張消散了大半。
沈老太太如今還住在後宅最大的正院中。
除了再也沒有來晨昏定省和噓寒問暖之外,沈仲磊沒有半點兒苛待沈老太太。
甚至還因為沈老太太臥床不起,所以特意給院裡多加了不下人。
沈三夫人陪著蘭過來的時候,劉嬤嬤已經接到了消息,帶人在院門口候著。
「老奴見過蘭,見過三夫人。」
劉嬤嬤之前又是爭權又是爭寵鬧得不亦樂乎,如今天天陪著喜怒無常的沈老太太,早就被磋磨得沒了之前的心氣兒。
平時沈老太太邊的事兒,已經全都給下面的人去做,自己早就萬事不管了。
今天也是聽說蘭代太妃娘娘來探沈老太太,這才趕換了裳跑過來迎接。
一邊引著二人往裡走,劉嬤嬤一邊道:「蘭,我家老太太自打病了之後,脾氣就有些不好,一會兒萬一有什麼失禮之,還您多多海涵。」
「這是自然,久病之人,大多脾氣不好。
「沈老太太既是長輩又是病人,我怎麼會跟計較。」
說話間,三個人已經走進了堂屋。
沈老太太雖然臥病在床,但是因為伺候的人多,平日也勤換洗通風,所以屋裡並沒有什麼異味。
聽到門口有腳步聲的時候,沈老太太躺在床上一不。
如今已經有些認命了,周遭的一切都已經很難激起的緒了。
直到劉嬤嬤走到床邊,彎腰道:「老太太,榮太妃邊的蘭來看您了。」
蘭?
沈老太太本不知道這人是誰。
但是稍微反應了一下,榮太妃還是知道的。
費力地扭頭朝床邊看去,便看到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子,鵝蛋臉,模樣生得端莊大氣。
一竹青的飄逸宮裝,並不刻意勾勒腰,甚至頗有幾分清塵俗的味道。
真不愧是榮太妃邊的人。
但是榮太妃為何突然派人來看自己呢?
沈老太太心中正在疑,只聽蘭開口道:「見過沈老太太,我陪世子爺過來送節禮,奉太妃娘娘之命前來探您。」
送節禮?沈老太太這下越發不著頭腦。
天天躺著,日子都過糊塗了。
今天是什麼節?
再說了,就算是過節,也只有沈仲磊去王府送禮的份兒,哪有王世子親自來給沈家送禮的道理?
沈老太太正納悶兒呢,接著就聽到蘭道:「沈大姑娘知書達理,溫婉賢淑,太妃娘娘和王妃娘娘都十分喜,連王爺都對沈大姑娘讚不絕口,郡主更是把沈大姑娘當姐姐一般親近。
「太妃娘娘之前還誇獎過,說一看沈大姑娘的人品,就知道沈家肯定家風嚴謹。 (5,0);
「世子爺行冠禮之前,太妃娘娘就說,找時間請您去王府做客,誰想您竟然一下子就病倒了。
「所以太妃娘娘才命我過來探,還給您拿了一些王府庫中的上好藥材。
「太妃娘娘還說了,今後等兩家結了親,就都是自己人了。
「這些藥材您若是吃著好,千萬不要客氣,以後再人去王府拿便是了。」
「結……結親?」沈老太太震驚了,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,扭頭看向劉嬤嬤。
劉嬤嬤出帕子,幫拭了一下角流出來的口水,笑著說:「可不是麼,您好好養子,爭取過了年能好起來,好參加世子爺跟咱家大姑娘的訂婚禮。」
沈老太太急得出如今唯一還能活的胳膊,一把抓住劉嬤嬤的手。
但是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,裡只能發出嗚嚕嗚嚕的聲音,口水也不住地往外流。
劉嬤嬤心裡嫌棄得不行,面上還要掛著笑容,幫拭著角。
「老太太這是高興糊塗了!」
蘭見狀,起道:「那我就不打擾沈老太太休息了,以後有時間我再來看老人家。」
說著,後的隨從將幾個匣子放下,裡面都是從王府拿來的上等藥材。
沈老太太又驚又怒,誰說沈家要跟瑞親王府結親了?
之前明明挑選出好幾位京城的世家弟子,年齡和其他條件上,都足以與沈天舒匹配。
最要的是,他們家裡都能為沈仲磊提供更進一步的幫助。
如今若是跟瑞親王府結了親,那沈仲磊豈不是就要一輩子被困在湖廣這一畝三分地上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