睿王離宮的事傳到慈寧宮中,常年幽居深宮、吃齋念佛的太后得知了,難得的來了一趟盤龍殿,面見圣上。
皇上親自去扶:
“母后今日怎麼有空過來了?”
太后目復雜的看了他一眼,“哀家若是不來,皇上是打算事事都瞞著哀家,當哀家不存在?”
很明顯,指的是睿王的事。
皇上垂眸,抿了抿:
“朕只是不想讓這些凡塵俗事攪擾了母后靜修的心。”
太后將手從皇上的手里出來,面也冷了幾分:
“事涉及皇家子嗣,難道還是什麼俗事?皇上莫非是要等皇子們一個一個的走的走、廢的廢,這才來告訴哀家?”
皇嗣脈傳承,乃江山延續、重中之重,毫馬虎不得。
皇上自然是深知這一點的。
他道:“睿兒參加狩獵大會后,一直不見好,朕看那孩子年、心思單純不懂事,不適合生長在這深宮之中,便讓他去城郊別苑住一段時間,也能更好的保護他。”
這也是為了睿王著想。
宮中水深,明爭暗斗,那孩子近段時間以來頻頻遭殃,若是不暫時離開,遲早會為爭斗的無辜犧牲品。
他不能阻止紛爭,便只有保護孩子了。
“唉……”太后握著手里的佛珠,一顆一顆的轉著,一聲沉重的嘆息從里溢了出來。
無奈、惋惜。
“皇帝,你要重視此事啊。”
國家弱些,還可以練兵、召集人才,發展經濟,加強改善。
可若是皇嗣不強,再廣闊的江山,最后也只能為別人做嫁。
“今年以來,皇子們接二連三的出事,你得早做防范,莫讓那些狼子野心的人一步步得逞。”
“察覺到危險的存在時,就應該一鼓作氣的斬草除,留手與心只會帶來無窮的后患,你作為帝王,應該要更加明白這個道理。”
格外決絕、狠辣的一番話從太后的里,用慈祥溫和的語氣說出來,竟有幾分詭異。
一面說著斬草除的狠厲,一面吃齋念佛、手指轉著佛珠,兩種極端在的上融合在一起,現出來,那慈眉善目的眼中藏著沉,令人有不寒而栗之。
皇上低頭:“兒臣教。”
“另外,發生了那麼多波瀾起伏的事,廢了那麼幾位皇子,百姓們恐怕早已揣測紛紛了,為了避免引起民心,皇帝不妨考慮早立太子。”
皇上頓了一下,而后垂眸,斂起眼底的深意,恭順道:
“是。”
太后又訓了幾句其他的話。
這時,門外,一名太監走進來:
“啟稟皇上,攝政王求見。”
太后抬頭,倒也沒問什麼,“哀家已經出來好一會兒了,皇帝忙著吧,哀家先回慈寧宮了。”
“恭送太后。”
皇上彎腰,待太后出去了,走遠之后,他才來到書房,接見攝政王。
“七弟不必多禮。”
皇上掃了眼著一襲墨袍的男人,臉上掛著淡淡的笑,雖笑意不達眼底,但要走走公式化的過場,至于真實緒,各自心知肚明,不用點破。
他行至龍案后,折坐下,待太監送來兩杯剛剛煮好的茶水,他抿了一口,方才不急不緩道:
“聽聞七弟病重了?今日一見,看來流言并非可信。”
墨冉垂眸:“許是百姓們對我太過關心,我只是在府中休養罷了,竟一個傳一個、越傳越夸張,待他們說一段時間,說到沒趣時、流言自然便散了。”
“哈哈哈!”
皇上笑了兩聲,“不知七弟今日宮,所為何事?”
【異能】大雍十三年六月,雍帝選秀,從四品御史之女顧婉寧,使計想要躲過選秀,原以為計謀得逞能歸家時,其父因扶了當今圣上一把,被賜入六皇子府為繼皇子妃。夫妻二人大婚之后相敬如冰,直到六皇子中了藥被奴才送回正妃院中。隔日,六皇子竟是能聽到別人的心…
一道聖旨,把尚書府的三小姐賜婚給端王做正妃,按說一個尚書之女能當上端王的正妃那還真是天大的恩寵,但是尚書府乃至整個京城都對這個聞所未聞的三小姐報以同情。 原因無他,傳聞端王兇狠殘暴,夜能止小兒啼哭,這還不算,更慘的是端王有個怪癖,那就是專吸少女之血,嚇死了好幾任端王正妃人選。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,關鍵是現在端王已經臥病三個月,生死未卜,急需一個衝喜新娘。 這個人就是沈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