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視頻通萬朝,開局剪輯千古一帝!高陽 第493章 烏臺案

《視頻通萬朝,開局剪輯千古一帝!高陽》第493章 烏臺案

蘇轍看到這,頓時想到了自己的那個冤種哥哥,他也不知道蘇軾到底是怎麼想的。

居然剛遍了朝中的所有人!

就離譜……

繼續說道。

“兄弟倆很好,但如果說其中最好的一次現,那就不得不說當時震驚大宋的烏臺詩案!”

“所謂烏臺其實通俗易懂一點就是大宋的史臺,因為史臺外面有很多烏,所以取名烏臺,這次蘇軾因為自己的浪付出了代價,他被關在了史臺中,要被問斬!”

李二:“其實朕早就料到了。”

魏征:“都說我魏征是大噴子,但我看這蘇軾的前期,他的不比老夫欠多!”

眾人毫不意外蘇軾會有這個下場,這年頭,說實話那是會得罪人的!

而蘇軾從懟先生就能看出來,蘇軾是憋不住話的!

修聞言也是嘆息了一口氣,這件事,他雖然覺得可惜,但也覺得正常。

開什麼玩笑,一個敢在進士考試中改圣人之言,自己填補詩經的家伙,你指他憋住自己?

你以為他什麼不敢干?

不過他歐修也好奇這次烏臺案,哥哥蘇軾被抓,弟弟蘇轍又做了些什麼!

撈自家哥哥?

畫面一轉,烏漆麻黑的監獄,蘇軾穿囚,這個灑不已,行事不拘一格的大文豪終于自己坑了自己一把,他自己把自己送了監獄。

Advertisement

聲音響起。

“其實這事并不奇怪,蘇軾那些年混跡江湖,什麼沒學到,但就學會了兩件事,第一件事,怎麼做東坡,第二件事,怎麼瓢!”

“其實蘇軾的病在大宋并不見,很多文人都有這個病,諸如辛棄疾等人,那一張是真欠,什麼都敢說,什麼都敢調侃。”

“而且文人調侃嘲諷那可不是簡單的幾句國粹,他們罵人可高級的狠!”

也得虧他弟弟蘇轍做到了尚書右丞,不然他一輩子都別想被人撈起來了。”

“辛棄疾面對自己上司升,他寫一首詩祝賀,前面看起來沒啥問題,后面就暗示他送了禮。”

“自己朋友一門五進士,他就寫詩說人家走了后門……雖然是實話,但不合適啊!”

“要不是打不過辛棄疾,他們早就擼起袖子開干了。”

辛棄疾:“……”

他的真的那麼欠麼?

辛棄疾自己都蒙了。

“而蘇軾跟辛棄疾相比,那也絕對不遑多讓,有人說可惜可惜,蘇軾才華完全沒有在場上展現,政治上面太過可惜。”

“但可惜個線啊,他被貶那可真不冤枉,人家張先納妾,因為老了點直接被蘇軾嘲諷說他是一樹梨花海棠。”

Advertisement

“瞧瞧文化人的嘲諷,一句不帶臟,一句都是臟,老牛吃草居然說的這麼清新俗。”

“但這只是基本作,蘇軾在朝堂上,那更是蘇懟懟,一個懟十個,唾沫星子那是能橫飛出去噴十個人一臉的。”

“政治立場上,他最看不爽的便是王安石,懟王安石那是不惜命的懟!”

熙寧四年,蘇軾接連作《上神宗皇帝書》、《再上皇帝書》兩大奏折,非要把王安石給“懟”下臺來,直到熙寧七年(公元1074年)四月,王安石罷相。

這期間,三年的時間,蘇軾整整懟了三年,直到王安石下臺,他這才舒坦了。

十個月后,王安石卷土重來,二度為相,蘇軾一看怒作《蓋公堂記》,這次不但嘲諷王安石,還寫段子嘲諷宋神宗“三易而病愈甚”。罵不斷啟用王安石,完全就是用人不當。

眼瞧著沒有把王安石懟下去,又暗的寫詩花影。

重重疊疊上瑤臺,幾度呼掃不開。

剛被太收拾去,卻教明月送將來。

大致意思就是,這花重重疊疊的上了瑤臺,幾次都掃不開,剛被收拾,轉眼這煩人的東西又來了。

你以為這就只嘲諷了王安石一人——

你錯了,這花重重疊疊說的是王安石已經變法一黨的所有人,來路不正,還煩人,而且還喻了皇上,兩位太后,全寫進去了。

Advertisement

而且還罵王安石野狐,當然這個野狐是調侃的意思,那會兒這兩人的關系已經無關于政治立場。

“但就是這樣在朝堂上一旦不爽就不停懟的蘇軾,他不被貶誰被貶?就這樣,別說政治抱負,不被砍頭都是蘇轍花了天大的力氣了……”

眾人:“……”

辛棄疾:“別把我辛棄疾和蘇軾并列說,這懟人的頻率我不配……”

魏征著胡子點頭道:“這有我大唐第一噴子的幾分風范了,不錯。”

李二:“隔著時空,朕都能到蘇轍的不易與力。”

幾乎是瞬間,李二的這條評論便被頂了上去。

繼續道。

“這烏臺案便是如此,蘇軾寫詩調侃弟弟,開始倒是正常,說弟弟又長高,又健壯了點啊,不錯不錯,結果立刻后面就不對勁了,說我們兄弟兩為什麼會被一貶再貶,這都是朝堂上烏煙瘴氣,全是小人執行新政,而一些新法更是智障推出來的,不能看。”

“蘇轍看前面幾句臉上是笑嘻嘻的,但看后面則是震驚無比。”

“他恨不得捂住自己哥哥的,抓住他的手,不讓他寫,那會兒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,哥哥,住,這種話不能說的。”

“而蘇軾則是給蘇轍回信,弟弟,你放心,哥哥心中有數。”

“然后蘇轍就握著手中的信看著蒼天,長嘆一口氣,他總覺得這樣遲早要出事。”

“然后,心里有數的蘇軾,就進了史臺,真如蘇轍所想,當王安石倒臺以后,朝廷盡是小人,蘇軾直接就出事了。”

“他的詩文被朝廷的小人抓住,說不殺他新法不足以定人心,于是蘇軾被關進了史臺。”

“這一次,蘇軾要被問斬!”

“而且幾乎是已定局的問斬!”

“生死之間,蘇軾還算平靜,畢竟自己作的死,自己也能接,大灑者,對生死自然能夠蔑視,但這個時候,蘇軾想起了自己的弟弟。”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