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及教育這可是歷朝歷代都沒有乾過的,且不說這得耗費大量錢財,關鍵統治者們都認為,這百姓蠢一點,便於管理,因為聰明人不那麼好忽悠,李世民為什麼推崇科舉,不就是希將聰明人都為我所用,別去想其它的。
但是韓藝對此提出了一個新的看法,他也多次跟李治強調,這愚民雖然容易被統治者給忽悠,但也同樣容易被其他人忽悠,這太平盛世可能還看不出來,可是一旦國出現,這一大弊端,將會暴無,並且立刻就會對於國家穩定造重大的傷害,讀過書的人,還是知善惡是非的,同時還能夠在危機發之前,就先給朝廷敲響警鍾。
因為愚民忍耐力極強,但終歸是有一個極限的,一旦超過這個極限,那他們就直接拿武造反,但是讀過書的人,一開始就是會喊疼,不會忍著,這反而警告朝廷,別自掘墳墓。
總結起來,就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比一個野蠻的文明要穩定。
這就是李治答應普及教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。
但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,沒有什麼可參照的,只能自己想辦法,肯定會引起許多的爭論。
武娘則是把握著這個機會,經常的召開樞要會議,與樞要大臣商談此事,如此可以增加在朝中,在民間影響力,如果辦得好,就能夠借此鞏固在朝中的地位。
“如今教育局開門在即,但是朝中對此普及教育,還是有著諸多爭論,尤其是課本之事,爭論頗多。各位也都知道,這士族學院和昭儀學院的課本就是不一樣的,同時昭儀學院並未有采納朝廷規定的《孝經》,而如今朝廷既然要立教育局,是否應該對此進行統一管理。朝中有不大臣認為朝廷應該統一課本,但也有一些大臣認為朝廷既然主張無為而治,那麼就不應過多乾預。不知你們對此有何看法?”
武娘還是保持以往的風格,開門見山,咱們不流任何,有事說事,沒事就別開會,這其實非常厲害的一點,善於籠絡人心,他了解這一班樞要大臣,他們不是李義府、許敬宗等人,你想跟他們聯絡,建立,他們還會鄙視你,認為你心不正,暫時又沒有能力撤換他們,那只有投其所好,博得他們的信任。
張文灌點頭道:“老夫認為這很有必要,若是不統一課本,無法判斷優劣,而且,那科舉怎麼辦?大家學習的容都不一樣,難道科舉也得出幾套考卷麼?”
劉祥道道:“我覺得應該統一課本,這教育的統一,這也利於國家的統一。”
韓藝點點頭,道:“二位言之有理,那就全國采納昭儀學院的課本吧。”
張文灌愣了下,好似說,我可沒有這個意思。
你還真是會見針,也罷,就由我來陪你演這一場戲吧。崔戢刃立刻道:“尚書令憑何這麼說,我覺得我們士族學院的課本更加優異一些,應該采納我們士族學院的課本。”
韓藝哈哈大笑道:“我還真不知道崔中丞是哪來的底氣說這話,你們士族學院的課本不就是模仿我們昭儀學院的麼?”
崔戢刃笑道:“這我不否認,但我們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,這先後可不能代表好壞。”
韓藝笑了一聲:“你們士族還真是雙重標準啊,我說我梅村韓氏要勝於你們清河崔氏,你們就將我罵得狗淋頭,不就說自己是幾百年的家族,這不就是先後代表好壞麼,如今說到這事,就先後不代表好壞。”
崔戢刃道:“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,尚書令的確非常優秀,這我們也承認,但是你梅村韓氏目前也就你一個人優秀而已,要說憑這就能夠超越我清河崔氏,只怕難以服眾啊!”
“二位先別爭論,請聽老夫一言。”
張文灌急忙開口道:“如果朝廷要統一課本,那自然得朝廷來修訂課本。”
劉祥道、郝俊、任知古是紛紛點頭,這才是傳統做法,你們兩個跑偏了。
“那可不行。”
韓藝立刻道:“昭儀學院為何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捐助,不就是因為那新穎的課本和年輕的老師麼,唯有當昭儀學院的課本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學生來,而這些學生又能夠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,大家才願意捐款,也就是說,課本乃是我昭儀學院的立足之本,如果由朝廷來修訂的話,那昭儀學院就再無優勢,不可能競爭的過財大氣的士族學院。”
崔戢刃也道:“我們山東士族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,並且有不人出將相,數百年間,從未間斷過,我們若是放棄這些,我們士族學院也就沒有任何意義。”
張文灌被他們兩個懟的是一臉尷尬,本沒有辦法反駁。
因為這兩者的功,都沒有依靠朝廷。
武娘瞧了眼韓藝跟崔戢刃,眼中閃過一抹笑意,道:“如此說來,統一課本看來是行不通的。”
韓藝這才正道:“臣認為統一課本,是不利於教育的發展,因為如果要統一的話,那就必須朝廷大臣來修訂,那麼天下間就只有一種課本,這樣就辨別不出課本的好壞來,因為這沒有對比,就沒有傷害。如今朝廷才剛剛普及教育,以前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可借鑒的,如果不統一的話,那麼學院之間就會產生競爭,大家都爭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來,才會有更多的人來報名,那麼這學院才會越辦越好,課本就是一個競爭的關鍵所在,可以想象得到,到時課本一定會是百花齊放,優秀的課本就會被人借鑒,得到普及,就好像昭儀學院一樣,而那種劣等課本,就會被淘汰,就好像士族學院第一代課本一樣,如今他們自己都不用了。”
武娘抿了抿,心道,這張還真是厲害的啊!
王玄道笑道:“這三人行必有我師,這也是我們山東士族長存於世的原因所在。”
韓藝點頭道:“好一個三人行必有我師,怕就怕單獨上路,這非常危險的,對於我們是如此,對於朝廷也是如此啊。”
這二人一唱一和,張文灌他們都不上了。
劉祥道道:“若是課本不一樣,這科舉又該怎麼辦?”
韓藝擺擺手道:“其實這與科舉關系都不大,朝廷目前推的只是普及基本教育而已,像那昭儀學院就不管科舉,昭儀學院的宗旨是讓百姓擁有自食其力,而不是為朝廷培養宰相的,也沒有這個能力。但是肯定會有學院是衝著科舉去的,就好像士族學院,只要有需求就肯定會有供應的,這本不用擔心,真正有才華的人,都想仕。而且,朝廷也有太學,那些優秀的學生,在得到了基礎的教育,若想走向仕途,他們自然就會想辦法進太學深造。普及教育,是能夠為太學院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。”
郝俊道:“若是不統一課本,只怕會造思想上的分裂,這可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啊!”
韓藝點點頭道:“這倒是真的,這就要運用無為而治,朝廷不是不作為,還得有作為的,之前我們就對此討論過,課本是經過教育局的審查,那我們就可以借此定下規矩,課本中要采納多儒家容,多道家容,不達標就不能過審查,不管你是將容改變為故事,或者為詩歌,這個思想是一定要包括在的,這樣做,既統一了思想,又給予了自由。”
長孫延點點頭道:“尚書令言之有理,我讚這麼做。”
狄仁傑、任知古、盧師卦他們也紛紛點頭,這都是因為昭儀學院功在先,人家課本就是自己修訂的,但結果打敗了傳統教育,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認同,這就是一種創新,一種競爭意識所帶來的,而朝廷又沒有做過,憑什麼說朝廷就比昭儀學院做得好,如果說弘文館的大學士,那士族學院又為什麼會失敗了。
武娘笑道:“我也覺得尚書令之策,既能夠消除一些矛盾,又能夠貫徹朝廷的主張,會更加令人信服。”
張文灌他們也稍稍點了點頭,主要他們也沒有什麼經驗,你讓他們教育一個學生,那絕對沒有問題,但是這跟普及教育可是兩回事,這是一個商品模式,是面向所有人的。韓藝的這個建議,可以讓朝廷從中學習,並且更加靈活的運作,反正現在只是剛剛開始,大家也都在索的階段,這種階段最好還是多元化發展,不能頭一熱就認定這條路,萬一是一條死路,那只能重新來過。
武娘又道:“另外還有件事,就是王義方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,他建議朝廷允許幾人進教育局。”
此話一出,大家為之一愣,當初就說好,是以昭儀學院的班底來建設教育局,王義方建議的人選,大家參考一下就行了,犯得著拿到這裡來說麼。
武娘道:“而這幾人中有三個人乃是人。”
“人?”
大家異口同聲驚呼道。
武娘直接拿出一道奏章來,“這就是王義方的奏章,你們看看。”
張文灌拿了過來,但是並沒有看,道:“教育局可是朝廷新立的署,裡面的人那都是正式員,怎麼能讓人當。”
武娘道:“話雖如此,但是我認為王義方說得也很有道理,昭儀學院取得如今的功,與人的努力有著不可分的關系,也是人從中發揮了重大作用。這些人都是經驗富的老師,對於教育方面是頗有心得,這是當下朝中員所欠缺的,普及教育既然是為了百姓,為了國家,又何必分男呢?”
張文灌立刻道:“此理老臣也明白,但是自古以來就沒有人為的先例,自然有它的道理,別的不說,若人懷孕怎麼辦?如果朝廷這麼做,就打破人不準為的先例,這後果是不可預測的,。”
狄仁傑也道:“臣也不讚這麼做,如今當務之急是推普及教育的政策,如果在此時提出讓人為,只怕又會產生新得爭論,不利於朝廷推行普及教育,此乃本末倒置之舉。”
這事大家幾乎是一致反對。
婦聯局那是非方機構,跟教育局是兩回事,教育局是完完全全由朝廷立的,是正式的批文,而婦聯局為什麼沒有進正式的朝廷機構,不就是因為不準人為麼。
武娘微微看了眼韓藝。
韓藝當然知道武娘這個目的,武娘就是希借此讓人當,既然人能夠當,那麼人就能夠當皇帝,這可以給的未來提供一個非常好的理由,而且人到時肯定會支持的,王義方這一道奏章是太合心意了,但是王義方可是沒有想這麼多。
王義方之所以上這一道奏章,主要是因為他這麼多年,都是在跟人共事,這也讓他改變了對於人的看法,他認為人確實有優秀的一面,比較有耐心,細心,跟孩子相起來比較容易,普遍的學生都是喜歡老師,他才這麼建議的。
但問題是,這會衝擊到男權社會,肯定會遇到強大的阻力,不是說一定會被否決的,但是狄仁傑說得非常對,你這麼一搞,普及教育就變得遙遙無期,這事若不爭個輸贏,教育局可就開不了。
韓藝權衡一番之後,道:“我覺得這的確過於冒進,會產生許多無法預測的因素,但是王義方這麼建議,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所在,朝廷的宗旨還是為君為國為民,我看這樣吧,朝廷支持民間立一個類似於婦聯局的教育協會,作為學院與朝廷中間一個橋梁,這樣也能夠幫助朝廷分擔一些力,還能夠及時反應教育方面的弊端,這樣朝廷就能夠吸取他們的那些經驗,還避免了朝廷夠直接站在百姓的對立面,有些事能夠通過教育協會去協調,同時還能夠令二者相互監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