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五十七章 難得開心

《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》第一百五十七章 難得開心

 景和帝還是很能調整戰略的。

 柳銘淇進貢勸說之后的第二天,他便發布了詔令,承認了自己之前太心急,最近幾年都不會再提及冊立太子一事。

 這便讓大臣們對景和帝刮目相看,更是對柳銘淇的影響力有點心驚。

 這麼多人,花費了這麼多時間都沒有搞定的事,柳銘淇僅僅和皇帝談了一個時辰,就把他說服了。

 德王對于皇帝的影響力,真是可想而知。

 宗室方面則是對這個兩全其的結果很欣

 宗人府宗正肅王還特意表揚了侄兒,是他阻止了這一場沖突的發生。

 皇上冊立太子一事兒,說小不小,說大也不大,但總歸是一個麻煩。

 現在皇帝退讓一步,大家都能得到面,這就是頂好的結果。

 景和帝對于大臣們的稱贊和敬佩,本就沒有放在心上。

 通過這一次冊立太子被反對的結果,讓景和帝深深的會到,自己的權威還是不夠,關鍵時候臣子們都不能聽自己的。

 所以自己必須要增加權威。

 柳銘淇說的“紅薯”這個大殺,就最適合自己豎立權威。

 想一想看!

 如果自己為了從古至今第一個能讓老百姓每年都能吃飽飯的皇帝,那該是多麼大的榮耀,那該是多麼到老百姓的擁戴?

 到了那個時候,我看誰還敢反對我!!

 因此景和帝直接帶著柳銘淇,來到了紅薯試驗地。

 現在已經到十月了。

 紅薯已經進了收割期。

 因為紅薯的重要,所以繡衛、帝京府衙門、軍九衛都派出了人手,去每一個種植基地觀察和守護。

 今年是紅薯種植的第三年,基本上也是正式開始大規模種植的第一年。

 去年一共劃撥了皇莊四百畝的土地來種植紅薯,總收獲達到了一百二十萬斤。

Advertisement

 今年在全京畿地區劃撥了二十四萬畝土地來種植,是集中到了七個最好最沃的種植區域來種植的,這也方便了管理。

 為了它們,裕王府、務府、戶部、帝京府衙門等等,全都通力合作,嚴格按照前兩年的經驗教訓來種植。

 加上今年風調雨順,二十四萬畝的紅薯,畝產量有了更好的提升。

 眾所周知的,我們國家向來被稱為中原王朝。

 中原就是現在的京畿地區,這也是我國文明發展的源地區,因為這里符合了南北方的一切種植特點,無論什麼南北方的種植農作,在這里都能種植,土地也異常的沃。

 正是有了這樣的優點,我們華夏民族才能發展壯大,從而統一整個中華大地。

 所以大康太祖把都城建立在這里,也是有原因的。

 紅薯本就是高產的農作,在柳銘淇的現代化田措施的理下,在農民們心的呵護下,它們得到高產增收,那是理所當然的事

 今兒個景和帝帶著柳銘淇,隨便到了一紅薯的收割現場,便看到了熱火朝天的收割場面。

 戶部和帝京府衙門調集了大量的勞力來收割紅薯。

 即便是在初冬的十月,大家伙兒仍舊是干得汗流浹背。

 紅薯按照劃定好的區域,一堆堆的堆放,經過稱量之后,再運送到固定的場所妥善保存。

 皇帝看到堆積如山的紅薯,臉上的笑容綻放得跟花兒一樣。

 趙壽去召集了一個戶部的主事。

 忙得滿頭是汗的他上前來拜見道:“微臣于宿,見過陛下、德王殿下。”

 “免禮了。”

 皇帝揮了揮手,笑著道:“今天很忙?”

 “回稟陛下,不僅僅是今天忙,我們都已經忙了快五天了。”于宿回答道:“預計還有十天左右,才能把這麼一大塊地兒給全部收割完。都是從早忙到晚,農民和雇傭工們,都累得不得了。”

Advertisement

 “工錢是多呀?”景和帝問道。

 “正常的工錢是三百文一天,整個兒的完下來,如果做的好的話,還要多發三天的薪酬當作獎金。”于宿看了一眼柳銘淇,道:“這個工錢價格是德王殿下去年就定下來的。”

 景和帝轉而一看年,又回頭問于宿:“這個價格是屬于中高低哪一檔?”

 “半個月能掙五兩銀子,在零工來說,已經是很高的了。”于宿道:“咱們這里不僅僅是有青壯年,就算是老人和小孩子,他們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,都能達到正常報酬的一半。”

 “嗯,那還不錯。”

 景和帝滿意的笑了。

 他知道民間疾苦,可是卻不懂到底疾苦在什麼地方。

 像是一天三百文的工錢,還是一天三千文的工錢,他都沒有概念。

 但現在曉得老百姓辛苦干活兒收獲還不錯,心里就高興的。

 柳銘淇蹲了下去,著那些挖出來的紅薯,道:“今年的收如何?”

 “回殿下,今年的收大好啊!”于宿振的說道,“因為河渠灌溉休整完畢的緣故,又加上今年風調雨順,照和雨水都適中,基本上種植期間沒有遇到什麼病。所以比起去年來,畝產量都有了不小的提升。目前為止我們這片區域的畝產量,已經達到了三千六百斤左右。”

 “三千六?”

 柳銘淇訝然了起來,“比起去年又提升了兩?”

 “對!”

 于宿道,“如果明年還能按照這個數量來收獲的話,全天下哪里還有什麼吃不飽飯的存在?”

 年笑著搖頭。

 別說是你這古代了,現代都有不人吃不起飯的。

 這本不是什麼糧食產量的問題,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麻煩事兒。

Advertisement

 皇帝倒是興趣來了,“三千六百斤一畝的紅薯,如果按照今年二十四萬畝來計算,總數是多?”

 “接近九億斤吧!”于宿回答道。

 “這麼多!?”景和帝連連的點頭,“這下子好了!”

 柳銘淇打擊他道:“大康有一億三千萬的子民,九億斤,差不多才每個人七斤……七斤紅薯夠吃幾天的?一個壯漢一天就吃完了……這又有什麼好高興的?”

 “滾蛋!”

 景和帝直接罵人。

 但是誰都能看出來,他不是真正的生氣。

 因為這二十四萬畝的土地,連帝京府的百分之一耕地都沒有到,更別說整個京畿地區的。

 如果是全國都栽種的話,那得是多大的產量?

 不敢說吃飽,但絕對是不死了。

 想到了這一點,景和帝心很好,干脆就坐在了高,看著大家在紅薯地里面忙碌。

 這段時間的抑和憤怒,在這麼一刻,都化作烏有。

 “銘淇啊。”

 皇帝悠閑的道:“你老實告訴我,以前你想到過有這麼一種糧食作,可以有如此高的產量嗎?”

 “沒有。”

 柳銘淇很老實的道。

 如果是按照現在大康所時代的眼來看,的確是想不到。

 都說我中華是天眷之國,但在種的富多樣,在可耕種土地上面,在天災上面……我們都不如洲和非洲。

 稍微能欺負一點的就是歐洲了。

 像是用三傻——紅薯、土豆和玉米,這些居然一個都不是我們中華的原產,連辣椒都不是,這就真的有點過分。

 但是說來也奇怪,偏偏是資最貧乏,最為辛苦的歐洲和亞洲,出現了全世界最強的四大文明,以及數不清的強國。

 利堅也就是仗著自己遠離這兩個大陸,不然在一戰以前,排名前二十的強國都能分分鐘教他們做人。

 “我也沒想到過啊!”景和帝懶腰:“前幾年還在為老百姓的吃喝犯愁,我連麩糠粥這樣的東西都用出去了,整個祖宗的臉面都給丟了,我真是愧疚啊!

 結果沒想到,這才幾年的時間?一下子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我居然可以做到宗耀祖,為大康歷代皇帝的驕傲了!你說這樣的變化,是不是很奇妙啊?”

 柳銘淇正的道:“這也是您勤政民,辛辛苦苦的支撐這個帝國,才有了現在的轉機。換作別的皇帝,恐怕是達不到這樣的就的。”

 “你啊!一天到晚就知道拍馬屁!”景和帝笑著指了指他,“這要是讓你經常陪在我邊,我們兩個就了昏君和弄臣啰!”

 年哈哈一笑,沒有再去接他的話。

 過了一會兒,著遠方的景和帝才又道:“銘淇……”

 “陛下。”

 “你放心好了,我不是不知道恩的人,我知道你的功勞很大很大,現在的爵位和賞賜都太委屈你了。但祖宗的規定不能有過多的改變,我也不敢讓朝廷和皇室有所,所以只能委屈你了!”

 “沒事兒,我不委屈。現在老婆們懷孕了,心里就更加高興了。”

 “哈哈!我們真是相像啊!我的嬪妃們生了兒子,我也也是很高興!”

 “……”

 看著這兩叔侄在這邊吹牛打屁,說說笑笑的樣子,趙壽心中微微點頭。

 最近陛下可是難得這麼輕松的時候。

 這也就是德王殿下在,不然誰都沒辦法和陛下聊得這麼開心。

 忽然間,趙壽著這兩人,心中有一種恍然的覺。

 要是他們是父子,那可就太好了!!

 皇上之后,沒有誰比德王殿下更加適合掌管這個天下啊!!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