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洪武年間小神醫 第一百一十一章:殿下,讓我來

《洪武年間小神醫》第一百一十一章:殿下,讓我來

 朱棣朝著朱標走去,越往朱標走,朱標那邊的侍衛就越小心,都朝著朱棣來。

 朱棣過人群隙,看到了在后面的朱標。

 “大哥?他怎麼在這?怪不得會有京營的兵馬!”朱棣一臉疑,將頭上的帽子以及脖子上的圍脖摘下。

 朱棣的那張臉出現在眾人眼前。

 朱棣畢竟是燕王,京營中有不士兵都見過朱棣。

 在最前面的幾個侍衛瞬間認出了朱棣,他們看向朱棣的時候,眼睛中滿是疑

 “燕王殿下?”一個侍衛驚出聲來,隨后急忙將這個消息傳到了后面。

 朱標急忙從后面走出,陳松也跟在朱標的后。

 “退下!”朱標看著邊的侍衛,喊了一聲。

 前面的侍衛向周圍散開,讓出了一條道。

 “大哥!”朱棣躬行禮。

 朱標一臉疑,按理說朱棣現在應該在北平,怎麼突然就跑到這里來了?

 “你不是應該在北平嗎?怎麼突然之間出現在這里?可是爹有事讓你來?”朱標問道。

 朱標率先想到的就是,朱棣是朱元璋派來的。

 朱棣一臉苦,他搖搖頭,“大哥,俺是私離駐地,私自來此的。”

 說到這里,朱棣低下了頭。

 朱標更疑了,朱標不相信朱棣會做出危害江山社稷的事,所以在聽到朱棣這番說辭后,并沒有憤怒,更多的只是不解。

 更何況,以朱標對朱棣的了解,這里面定然另有,不然不會如此。

 朱標問道:“這是為何?”

 “大哥,俺是來找常青救命的。”朱棣臉瞬間變了,一臉愁苦以及悲慟。

 他說著就往地上跪去。

 朱標見此,急忙攙扶起朱棣。

 “說清楚事啊,救什麼命,救誰的命啊?說清楚!”朱標攙扶著朱棣的肩膀。

Advertisement

 “大哥,儀華生產在即,可是日益變差,俺出來的時候,子骨已經很差了。

 若是沒有孕,俺也不會如此。要是有個三長兩短,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。若非走投無路,俺也不會如啊。

 大哥,俺害怕儀華扛不過去,所以才斗膽私離駐地。大哥,此事畢了之后,俺定然會回京負荊請罪。”

 朱棣帶著哭腔,不停的抹著眼淚。

 “唉,這事你怎麼不早說?”朱標長嘆一聲,問道。

 朱棣拍著自己的大,一臉悔恨,“大哥,這事誰知道會變這樣啊。冬時,儀華得了一場病,可此后漸好,誰能想到會發生這事啊。”

 朱標問道:“既然如此,那就先以人為重。你著急不著急?”

 “大哥,等不及了,距離生產之日,已經不剩多天了,俺能等,儀華等不了啊。”朱棣的臉上寫滿了焦急。

 “竟然如此急促,這樣吧,你們休息一晚,明天一早出發?如何?”朱標看向陳松,再看向朱棣。

 “臣沒有意見!”陳松回道。

 土豆和紅薯之事已經辦的差不多了,以后也不會再有什麼大的變,陳松此時去一趟北平也無所謂。

 只是說好陪同趙鐵繩一起過年的事恐怕要落空了。

 “看來你沒有辦法陪你舅舅過年了,土豆紅薯推廣之事離不開你,你舅舅有種植的經驗,也離不開你舅舅。

 這樣吧,我將你舅舅一家帶到京城,雖然那時可能年已經過去了,但如果事順利,應該能趕在上元節回來,到時候團聚也是一樣,你看如何?”朱標看著陳松,開口詢問。

 古人對過年異常看重,朱標也能明白陳松的

 好不容易回來一趟,眼看著就要過年,又要離開,實在是有些難為人。

Advertisement

 朱棣又是朱標的弟弟,正所謂長兄如父,該考慮的還是要考慮。

 “好,那就聽殿下的安排。”陳松回道。

 朱標拍板而定,“好,那就這麼決定了。”

 “多謝大哥!”朱棣恭敬的沖著朱標行了一禮,一臉激。

 “行了,弟兄一家,說什麼外話!”朱標拍著朱棣的肩膀,安道:“儀華吉人自有天相,你不用太過擔心。”

 ……

 第二天清晨,太剛剛躍出地平線,陳松騎著戰馬出了村。

 這次去北平騎著的戰馬都是朱標的戰馬。

 從北平一路而來,路上幾乎沒怎麼好好的歇過,又因為沒有公文,所以無法在驛站更換戰馬,朱棣的戰馬已經疲憊不堪。

 朱標為了朱棣能早日趕回北平,就將自己手下的戰馬和朱棣的戰馬做了調換,以圖能早日回到北平。

 李三娃、張鐵牛和趙峰跟著陳松,一路往東。

 因為不用繞道金陵,所以過了黃河之后,直接北上,去往大同,然后一路往東,直奔北平。

 這條路相較于朱棣之前來的那條路要快上不

 天上的雪早已經停下,一切好像都往好的方向發展。

 與此同時,遠在北方草原上的古思帖木兒終于忍不住了,派出麾下兵馬向邊墻進發。

 大冷寒天并不是出兵的好時候,戰馬寸步難行,整不好會有凍死的風險。

 可是,古思帖木兒不得不這樣做,因為他麾下的部落中,有很多部落已經斷糧了。

 如果再任由事態這麼發展下去,恐怕后果難料。

 所以,他只好派出麾下的兵馬,襲擾邊境,只希能弄來一些糧草。

 除此之外,屯兵于遼東的納哈出也蠢蠢,派出兵馬進榆關。

 榆關就是山海關,只不過,這個名字還要等到洪武十四年才有。

Advertisement

 《明史》記載,洪武十四年,徐達率兵奉命修繕永平、界嶺等關,帶兵到此地。

 認為古渝關并不是一夫當關之地,于是將榆關往東遷移六十里修建山海關,因其北倚燕山,南連渤海,故得名山海關。

 這個時代,徐達自請外放之后,朱元璋給他的任務之一就是修建榆關等的關隘。

 納哈出在遼東屯兵二十萬,是北平方向最大的一個威脅。

 今年的遼東大雪不斷,凍斃者不計其數,為了挽回損失,納哈出也派遣兵馬,進榆關,打算趁機沖進關去,撈上一把。

 只是這一切,固守在邊墻中的守軍現在并不知道,因為他們認為,大冷寒天不可能會有敵人前來。

 朱棣終于帶著陳松趕回來北平,此時已經是十二月二十九日,距離歷史上徐儀華生產日期只剩下不到一天的時間。

 ……

 朱棣帶著背著巨大藥箱的陳松往產房快步趕去,徐達跟在兩人后,介紹著最近的況,“……陛下派遣了太醫過來,只是穩定住了儀華的病,但眼看著生產在即,太醫也束手無策。

 如今陳松已到,事肯定會迎刃而解,定然母子平安。”

 朱棣沉默不語,只是帶著陳松往產房趕去。

 來到產房外面,陳松看到了站在產房外面的鄒和。

 鄒和是朱元璋派出來,給徐儀華診治的太醫。

 朱棣急忙問道:“況怎麼樣了?”

 鄒和一臉苦的搖搖頭,“況不容樂觀,生產在即,下有限。”

 朱棣眉頭皺了“川”字,他不由分說,帶著陳松走進了產房。

 剛一走進,陳松就看到了躺在床上,閉著眼睛,一頭虛汗的徐儀華。

 鄒和跟在兩人的后,一同走進了產房。

 陳松來到徐儀華面前,試了試徐儀華額頭溫度,還算好,額頭不是很燙。

 “最近都有什麼況?”陳松轉過子,看向鄒和。

 鄒和將最近徐儀華的狀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。

 陳松聽著鄒和的聲音,看著床上的徐儀華,眉頭的皺在了一起。

 “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日,朱高煦是十二月三十號出生,眼看著天就要黑了,只能盡快進手室了,要是再耽擱,誰知道會出現什麼事。”

 陳松看向朱棣,沉聲道:“事危機,若是再做耽擱,恐怕會生出意外。”

 “常青,俺相信你,你要做什麼就盡管說吧,只要能保住儀華,說什麼俺都愿意。”朱棣迫不及待的說道。

 陳松說道:“殿下,從現在開始,產房就由我接手了,周圍二十步之不準任何人靠近,不管是誰,都不允許靠近。”

 朱棣一臉驚訝,問道:“就你一個?這可行?”

 “殿下,只能是我一個,有我在,您就放心吧。”陳松說道。

 站在兩人后的鄒和話道:“恐怕一個人不行吧,生產之事不是小事,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?”

 陳松看向鄒和,道:“腸癰我都治得,就相信我吧。不可能出事,現在多耽擱一陣,就多一份危險,等不及了。”

 鄒和的臉上寫滿了遲疑,不是不相信陳松,實在是一個人接生,從來沒聽說過。

 朱棣的臉不停的變幻,他相信陳松的醫,可是也從來沒有聽過一個人也能接生的,更別說還是自己的摯

 朱棣的眼睛在陳松上和徐儀華的上不停的掃,遲遲下定不了決心。

 “哎呦!”

 突然,一陣哀鳴聲響起,徐儀華忽然捂著腹部,大聲哀鳴起來。

 朱棣急忙撲到徐儀華面前,一臉焦急,“儀華,儀華,你怎麼樣了?你沒事吧,你沒事吧?!”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