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669章 熱竈與冷竈

《大明官》第669章 熱竈與冷竈

化二十一年開春,宮廷裡外、朝堂上下充滿著非常躁的氣息,無不有無不在。

廟堂之上,文臣裡最有權勢的四個人,也就是三閣老加上一天展開了激烈的撕大戰,只這一件事就能把半數朝臣席捲進去。

這場大混戰還是名人方應一手引發的,雖然方應的手法輾轉騰挪妙到毫巔,在極端不利的局面下維護了方家的利益,但卻讓朝廷高層變得混不堪。

如此盪產生的本原因,既有現實利益的搶奪,又有多年矛盾積累發的緣故,方應只是充當了想渾水魚的導火索。

上次出現這種級別的盪局面,還要追至八年前,也就是化十三年的時候,更是方應穿越的那一年。那時年妖孽汪直橫空出世,他在天子默許之下,用最簡單暴的手法打得文連連潰敗,在短短一年時間裡,朝堂上半數大員換了人。

自此之後,朝廷基本格局就穩定下來了,一直維持到今天,期間或有些鬥爭,但並沒有影響到總格局。

也正是從化十三年開始,天子才擺老一輩大臣掣肘,實現了對朝廷的掌控。當然,也正是從化十三年開始,風氣便急轉直下,纔有了紙糊三閣老、泥塑六尚書的諷刺。

一晃八年過去,朝廷裡又要出現週期的、宿命般的盪,而且不止朝廷,宮廷裡也有況!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被罷免併發配至,肯定要引發連鎖反應,亦要引起朝臣矚目。

Advertisement

雖然明面上外不許結。但實際上朝臣與司禮監太監的關係還是很**的。對朝臣而言,如果是自己的人上位,那麼就相當於在宮中有了強大的同盟,其中意義不言而喻。

那麼第一個問題就出來了,現有司禮監太監裡。誰來接替掌印太監位置?是天子信任的覃昌,還是資歷較深的陳準、蕭敬?還有第二個問題,就是司禮監太監出現了空額,誰能補

如果第一個問題裡,無論誰來接替掌印太監,都可以理解。也都能服衆,那第二個問題就比較令人無語了。司禮監太監有個慣例就是,必須出自書堂,從小接英教育,面對閣老詞臣時。文化水平方面不丟分不掉價。

當前除去司禮監太監之外,權勢最大、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太監分別是汪直與樑芳,所以這兩人都是最熱門的司禮監太監候補人選。

而汪直和樑芳的文化水平,只能讓人呵呵呵呵了,人人皆知這兩人都是不學無的典範一個靠當探和刷軍功起家,一個靠逢迎拍馬吃喝玩樂起家,都不是文化型的太監。

由此可見,在當今天子治下。宮中是多麼混昏庸,能出人頭地的都是這般非主流人

當然,說起整個朝廷的躁。還不了最敏的東宮問題。在當前太子被廢幾乎就是一個公開的,連羣臣伏闕諍諫和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以命抗爭都沒有效果,還有誰能阻止太子被廢?

Advertisement

唯一的疑問也就是天子將在什麼時候、什麼場合宣佈,朝臣將如何面對這種況而已。

衆所周知,東宮問題不僅僅是太子一個人的問題,還是整個朝局的問題。特別是翰林詞臣的大問題。

雖然翰林學士們相對比較有節,講究形象面。不至於做出捧高踩低、落井下石的事,也不會現在就扔掉太子不管不問。但架不住人人都有點私心。

如果太子換人,那麼東宮的大臣屬肯定也要換人。現在是徐溥、丘浚、劉健、謝遷、李東包括已經被貶謫的方清之這一批,那麼將來就是另一批別人接替!

任何一個眼下正於“不得志”狀態的翰林詞臣,想到這樣的機會都會心,心裡難免要打小九九。於是素來號稱清高超然的翰林院裡,也出現了詭異的氣氛。

總而言之,朝廷裡裡外外充滿著洗牌前的躁不安,五品以上中高層員裡,不知道還有幾個人能靜心工作。

如果要評選淡定之星,想必方應選的概率很高,如今朝中上下沒有比他更淡定的人了。

他的目的無非就是兩點,一是保護自己,二是讓父親儘可能吃點苦頭。這兩點目前都已經達到,方家出風頭階段已經結束,還有什麼不能淡定的?

因而送走了父親後,方應大多數時間都閉門不出,也不見外人。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方應消息閉塞,恰恰相反,方應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知道的都多,各種東廠耳目不是擺設。

Advertisement

汪芷翻看著消息彙總,一邊對方應道:“邵宸妃爲了將來鞏固基,暗中籠絡浙江名流,要不要我給你牽線?其實對你們方家這樣忠義之士觀不壞。”

“不需要!”方應想也不想的拒絕了。

邵宸妃便是太子候補朱祐杬的生母,若當今東宮被廢,換了朱祐杬爲太子,那邵宸妃就徹底母憑子貴了。而且邵宸妃是浙江人,說起來還是方應的本省同鄉。

不過方應又想起什麼,提議道:“不過你可以給那謝遷牽線,如何?謝遷也是浙江人。”

汪芷會意的壞笑幾聲,“你可真損,這不是給謝學士下鉤子麼但是別玩火自焚、弄假真,萬一真換了太子,謝遷又結上了,你哭都哭不出來。”

隨後汪芷繼續翻看消息彙總,“李東想請假,回祖籍茶陵尋問祖。”按照方應要求,汪芷所報出來的消息以翰林詞臣範圍爲主。

方應聞言搖搖頭,瞧這樣子,李老師肯定是心灰意冷、垂頭喪氣了

話說李東雖然祖籍湖廣茶陵,但祖父起便在京師住下,到李東這代算是京師土著了,李東本人到目前爲止沒回過祖籍。這會兒他突然要請假回祖籍,方應當然看得出來,肯定是意氣消沉的表現。

李東當初外號李十八,就是因爲在翰林院快坐了十八年冷板凳。好不容易在前幾年和方清之一起東宮侍班,走上了金大道,也算是苦盡甘來,終於熬出似錦前程了。

誰料現在又風雲變幻太子危在旦夕,眼看著前程再次完蛋,重新獲得希之後再次失,這種打擊之沉重可想而知。

方應個懶腰,起道:“冷竈必須燒,今天便去拜訪一下老師。”

也許有人看得出太子是冷竈,也許會有人覺得方家父子是冷竈,但有誰知道李東也是大冷竈?()

ps:晚上還有!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